期刊简介
本刊为寄生虫病医学科技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人员,主要报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经验,科研成果,与防治密切有关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研究。本刊自1999年起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医药卫生辑,加入“中国期刊网”(网址:http://www.cnki.net),以及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网址:http://www.chinainfo/gov.co/periodical).所投稿件。除文字版刊出外,同时也用以上三种方式刊出。本刊2001年4月起加入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部门: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211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636/R
邮发代号: 62-29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120.00
杂志荣誉 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672-2116
- 国内刊号:51-1636/R
- 出版周期:季刊
-
浦东新区外来小学生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肠道寄生虫病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常见病,特别是在生活水平、医疗条件较低的农村地区尤为明显。为了解浦东新区外来小学生的肠道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1999年10月-12月对本区机场镇的本地和外来小学生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蔡凤珠;胡佳;陆正德 刊期: 2001- 01
-
泡球蚴病在甘肃省的分布及对人体的危害
甘肃省已发现2型包虫病,即囊型(CE)和泡型(AE),泡型又称泡球蚴病。二者无论是寄生虫学、临床病理、治疗和预后等,均不相同。1AE在甘肃分布我室15年期间(1985-2000)共应诊380例包虫病,其中肝AE103例,CE277例。CE包括肝者182例,肺者40例,侵犯多脏器55例。103例AE除14例来自宁、青、新疆和川西外,其余89例为甘肃籍,地区分布如下:重疫区漳县62例,临7例,这两个......
作者:蒋次鹏 刊期: 2001- 01
-
塑料薄膜封闭灭螺效果初步观察
消灭钉螺的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生态四种,目前以化学灭螺为主。现有的化学药物多对人畜有害,特别是对鱼类剧毒、环境污染严重,有时还供应不足,且对一些特殊环境的灭螺效果不够理想。塑料薄膜封闭地面,提高土层温度、促进作物生长,早已在农村广泛使用。根据钉螺的生态,采用塑料薄膜封闭有钉螺环境(简称“封膜”),提高有螺环境的温度,能否达到灭螺效果?国内、外的报告甚少。为有效地解决我省日益增多的养鱼塘环境和遗......
作者:杨秀;吴兴 刊期: 2001- 01
-
江滩型地区洪灾与人群血吸虫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洪灾与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关系。方法通过气象水文资料收集,人群接触疫水和病情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试区1998年和1999年遭受特大洪灾,年降雨量分别为1756.9mm和2263.1mm;讯后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显著增高;人群暴露方式有3类11种,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洪灾增加人群暴露与感染,必须针对不同人群,落实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徐福魁;陈季然;王其龙;郑根南;徐长舜;李匀田 刊期: 2001- 01
-
杀虫丁和氯硝柳胺在不同湿度土壤中灭螺效果的比较
药物灭螺仍是当前防治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灭螺药五氯酚钠由于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在国内已停止使用,由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杀螺作用强、性能稳定的灭螺药氯硝柳胺所替代,但氯硝柳胺现场应用时,钉螺上爬逃逸影响了灭螺效果。据四川、安徽等地报道,杀虫丁具有良好的灭螺效果[1,2]。根据全国“杀虫丁杀螺效果研究的室内和现场实验方案”,为进一步证实杀虫丁的灭螺效果,正确评价不同土壤湿度对杀虫丁和氯硝柳胺灭螺......
作者:高智慧;黄轶昕;奚伟萍 刊期: 2001- 01
-
金免疫斑点渗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应用
建立了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的金免疫斑点渗滤法(DIGFA)。以该法检测107份粪检阳性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96.2%。119份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与常规ELISA对照,符合率达99.1%。显示两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但DIGFA操作更为简便快速。......
作者:周蕊;鲁波;朱瑞淑;赵万斌 刊期: 2001- 01
-
丰宫并殖吸虫二种感染动物方法效果比较
对丰宫并殖吸虫皮下组织和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进行效果比较,用皮下组织注射法感染8只大鼠(每鼠接种后尾蚴10个),虫体回收率为18.8%,大鼠阳性率为75%;腹腔注射法感染12只大鼠(每鼠接种后尾蚴10个),虫体回收率为16.7%,大鼠阳性率为50%,经统计学处理2种方法的虫体回收率和大鼠的阳性率均无差异性(P>0.05),认为皮下组织注射法简便易行,且对动物的安全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雷霖;王文林;周本江;夏代光 刊期: 2001- 01
-
我国西部的山丘型黑热病
建国初期我国有16个省、自治区流行黑热病,各流行区在地形地貌、流行程度、患病年龄、白蛉媒介的种类和生态习性、有无动物保虫宿主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管立人等[1]根据这些差别将我国的黑热病分为3种流行病学类型:平原型或人源型、山丘型或人犬共患型、荒漠型或动物源型。通过大力防治,平原型的重流行区在50年代后期便已取得很大成效,山东、安徽、江苏和河南等省的黑热病分别于70年代和80年代终止流行[2~4]。......
作者:李国茹;高斌 刊期: 2001- 01
-
脑囊尾蚴病与颅内肿瘤105例误诊分
在脑囊尾蚴病的诊断中,囊尾蚴性小脓肿型极易由CT误诊为胶质细胞瘤而误行手术。而颅内转移瘤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征象类似脑囊尾蚴病而误诊者亦不乏其例[1,2],如何正确鉴别这三类病因不同、治疗手段及预后也截然不同的疾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88例脑囊尾蚴病脑CT误诊为胶质瘤及17例脑转移瘤误诊为脑囊尾蚴病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徐宏秀;李明 刊期: 2001- 01
-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EKG、ALT的变化及分析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为进一步探索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过程中,EKG(心电图)和ALT(丙氨酸转氨酶)的变化及影响,笔者就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大剂量吡喹酮(总剂量为120mg/kg)短程疗法(分2日口服,每日2次),观察治疗前后EKG、ALT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子余;张卫国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云南省维西县89例间日疟复发观察
- 2 仁寿县1991-2000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 3 常州市武进区1986-2005年蚊虫密度消长纵向观察
- 4 青蒿琥酯不同给药方案预防血吸虫病的费用及其效果分析
- 5 暴雨对武侯区簇桥乡钉螺的影响
- 6 云南省边境与内地高疟地区IFAT结果分析
- 7 2002-2006年池州市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 8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 9 1999-2008年南充市高坪区报告HIV/AIDS病例分析
- 10 109例儿童囊尾蚴病临床分析
- 11 广汉市双泉乡血吸虫病2001年监测结果
- 12 某些人类遗传病与疟疾的先天免疫
- 13 云南省孟连县溪络渡电站移民疟疾流行情况调查
- 14 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运行效果分析
- 15 2011年宁南县麻疹强化免疫分析
- 16 广西东部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结果
- 17 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
- 18 2012-2014年达州市部分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 19 注射用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 20 肺吸虫病199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