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寄生虫病医学科技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人员,主要报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经验,科研成果,与防治密切有关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研究。本刊自1999年起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医药卫生辑,加入“中国期刊网”(网址:http://www.cnki.net),以及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网址:http://www.chinainfo/gov.co/periodical).所投稿件。除文字版刊出外,同时也用以上三种方式刊出。本刊2001年4月起加入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部门: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211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636/R

邮发代号: 62-29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120.00

杂志荣誉 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672-2116
  • 国内刊号:51-1636/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1999年第2期文章
  • 云南山区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研究

    为探索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规律,对13个阳性螺点7-11年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情况进行了观察.通过环境抽样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每次查出感染性钉螺后均对螺点进行药物喷洒灭螺.结果13个螺点中有12个螺点内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的再现,再现时间距首次灭螺后短为1年,长11年,平均5年.再现次数多的4次.结果显示阳性螺点的疫源性可保持相对稳定.......

    作者:李飞;夏代光;马灿华;贾雪梅;张学筝;曾加顺;周永顺;李松林;段所胜;杨光怀 刊期: 1999- 02

  • 复方蒿甲醚和本芴醇胶丸治疗恶性疟疗效对比

    1996年6-11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对复方蒿甲醚与本芴醇胶丸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实验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病人入院后实行28天封闭观察.实验共收治100例病人,其中复方蒿甲醚组(A)51例,本芴醇胶丸组(B)49例.A、B两组的平均退热时数分别为17.1±8.6、29.4±24.9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9.7±8.9、54.7±17.4小时;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0%、95.......

    作者:孙志伟;单承启;李国福;王京燕;丁德本;刘光裕;焦岫卿 刊期: 1999- 02

  • 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对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作用的比较

    为探讨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单用及其与青蒿琥酯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比较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敏感株与抗性株的差别.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0分别为88.5、1303.3、1215.9及9.6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119.4、35879.6、9818.2及85.1nmol/L.在青蒿琥酯与这3种药物伍用中,青蒿琥酯的ID5......

    作者:杨恒林;高白荷;黄开国 刊期: 1999- 02

  • 垫江县华支睾吸虫囊蚴种群动态特征的研究

    华支睾吸虫囊蚴种群动态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1982~1995年作者在垫江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开展了防治与监测工作,现将收集的监测数据采用归纳法对其囊蚴种群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程云联;李娟佑;夏传福;黄家波;刘显陶;徐亮;李建华 刊期: 1999- 02

  • 普洱县17399例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和IFA检测结果分析

    普洱县疟疾流行面广,高、低流行区皆有,经多年防治,至1982年年发病率降至5/万以下,进入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阶段.自1983年起开展传染源监测工作,为合理使用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两种监测手段,于1983~1989年,对发热病人同时进行原虫镜检和IFA检测.累计检查17399例,现整理分析于后.......

    作者:周德昌 刊期: 1999- 02

  • 广西东部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结果

    广西东部地区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曾高达544.8/万,居民平均原虫率为21.69%.主要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稳步下降,到1992年东部地区26县、市全部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巩固防治成果,继续进行全面监测,年发病率稳定在0.005/10万~0.04/10万之间,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

    作者:郭传坤;李锦辉;王槐芳;覃业新 刊期: 1999- 02

  • 世界银行贷款宜昌市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宜昌市是湖北省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实施的重点地市之一.自1992年项目启动,历时7年,按照血防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卫生和社会效益.疫区村由重向轻转移,人群、耕牛感染率逐年降低,钉螺危害逐步下降.1998年与1992年相比,一层村由2个减少到0,二层村由9个减少到5个,三层村由240个增加到246个,钉螺面积由198.56万m2减少到19.74万m2,易感地带面积由62万m2减少到7万m2......

    作者:杨大刊;贺会清;陈于成;胡世清 刊期: 1999- 02

  • 株洲市荷塘区新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调查分析

    株洲市及所辖范围历史上无血吸虫病流行,荷塘区位于市区东部.近年来,在该区范围内陆续出现血吸虫病人,1998年4月在开展非疫区普查中,在当地发现了钉螺.为了深入了解荷塘区血吸虫病的疫情,4月下旬我们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启立;周艺彪;刘兆春;赵正元;左家铮;罗新松;任茂元;梁伯春 刊期: 1999- 02

  • 云南省杀虫剂换代的可行性及抗疟对策的探讨

    1DDT在云南抗疟过程的作用与功过云南自1956-1957年的抗疟准备阶段就提出了在超高疟区和工矿城市试用DDT进行人房和畜房的滞留喷洒灭蚊,以后40多年在我省高疟区广泛使用从未间断,时至今日,由于一些特殊原因,DDT使用于防治媒介,且用量可观.在此期间云南的疟疾流行由解放初的249.38,下降到1997年的3.16,下降了98.73%,DDT在云南的抗疟过程中功不可没.但近年的研究发现DDT在人......

    作者:陈国伟 刊期: 1999- 02

  • 南通市1988~1998年疟疾防治情况分析

    南通市属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地区,在六、七十年代曾先后两次发生间日疟暴发流行,年发病率高达28.73%(1960年)和7.36%(1972年).经过近40年的积极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以来,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7年下降到2.4/万.1988年以后采取以病例侦察、清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疟防工作又取得了显著成绩.......

    作者:曹陆军;王健 刊期: 1999- 02